画家崔兆礼
崔兆礼 字寒陀,别署皈心岩舍人,1951年生。现为安徽黄宾虹美术馆馆长,黄山国画院特聘画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近三十余年从事中国画创作,以大写意花鸟见长。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大型展览并获奖,发表于多种专业学术刊物,被亚太艺术品投资战略研究中心评为——2005年度最具收藏潜力百名中国画家,美术评论界称其为“极具创作实力的艺术家”。出版有《崔兆礼画集》、《崔兆礼小品集》等个人画册十几部。
画家崔兆礼作品
近读由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题签的《崔兆礼作品集》,令人心清气朗,赏心悦目。集之作品构图简括,线墨洗练,放逸率真,笔简意远,沁透着中国文人画的书卷气息,颇得中国大写意画之真谛。
画家崔兆礼作品
要了解崔兆礼的艺术语境,首先就必要对大写意画有充足的了解和认知。众所周知,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宗炳所谓的“畅神”,王微所谓的“纵情”,张璪所谓的“得心源”皆是在强调绘画要表达心中包含着情感的意象。“写意”作为是中国画的美学核心在北宋时期直接被提出来,如欧阳修提出“画意不画形”,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些艺坛巨擘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绘画的发展方向。元代的画家从理论上提出了写的的概念,如汤垕《画筌》云:“画梅为之写梅,画竹为之写竹,画兰为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情,画这当以意为之,不在形似耳。”而明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绘画史上代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
画家崔兆礼作品
细读崔兆礼的写意画作,一为花鸟,而是山水,给人的直感皆是笔调轻灵,味正气纯,浑厚沉雄。其笔墨随意酣畅,色彩清雅和韵,线条轻盈优雅,意境如梦如幻。观其花鸟,有两种特质尤为引人注目,一是画中的荷树花果、雏鸡野鸭,生意盎然, 与用笔用墨的徐疾、浓淡、纷披、勾斫如此协调,点和线的虚实节奏是在笔的起落之间流露出来,骨力峻拔,造型与笔墨相互照应,透出的是画家的笔墨功底。二是画面散发出的气息和品格, 萧散清逸,其间蕴含着昂扬的精神。这两种特质汇聚于作品中,洋溢着一种飘逸的清新、洒脱的韵致和婉转的情思,也承载着一脉相传的古典情怀。显然,崔兆礼深得自元明以来文人画写意笔法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其审美品格蕴含的平淡萧散的韵致,摈弃了孤傲和冷峻,由率意简淡的笔墨营造出自然天真、略带野趣的审美观照方式。而在推进写意表现的审美品格之时,崔兆礼讲究笔墨的趣味性,推崇逸笔草草、吐纳畅快、笔迹简淡的写意风格。如他作品里的荷花,淡墨刷叶,疏写茎脉,莲蕾荷秆有长线枯笔,也有短线淡墨;其鸟雀怡然,野趣横生,写出了安然闲适、幽静自然的感觉。同时,他的花鸟作品空间深度感很强,营造出的意境主要不是生活化的,而是更诗意化的。表达自然却更贴近心灵的空间氛围,手段则在于拉大墨色浓淡和用笔的虚实程度。细细揣摩,这种空间传达方式不同于西方的视觉经验空间,而是心理感悟的空间。他十分强调缘笔寄情,托墨言志,在他的花鸟画中,无论是蕉叶还是枯荷,是家禽还是野鸟,都不是他抒发性情的符号,笔墨才是他舒胸中逸气的载体。看他的《福禄图》、《菊花图》、《芭蕉雨》等作品,不仅仅是对葫芦、菊花、芭蕉和雏鸟的简单描绘,而是一种更加纯粹的主观臆想和审美选择。萧散清逸是一种品格, 生意盎然是一种意味,而崔兆礼却很自然地将两者统于一幅画中。因为,他除了对传统经典有透彻理解,对现实生活饱含满诗情之外, 还具有宽绰宏大的胸襟、谦和平淡的性格修养和审美品格,即西方人所说的“艺术意志”。可以说,崔兆礼正是具有这样一种“艺术意志”的画家,实在难能可贵。恰如大写意画派有我、无我之箴语,崔兆礼亦有言:“所到之处,心向往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诉诸笔墨,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复归平静看这满纸云烟,山归是山,水终是水……”观其山水,诚如是也。在几十年跋山涉水、精勤绘事的磨炼中,崔兆礼一边自我修心师法自然,一边敞开心扉自由吸纳古今中外的绘画观念和手法,以此来探索和完善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崔兆礼的大写意山水画,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收能放,繁简似如;行云流水,解衣磅礴”,精心用墨,妙于用水,繁不至腻,简不至空。在物象选择上,信手拈来,勾画合度,在钟情于高山仰止的画面形态的同时,又能以理性驾驭笔墨,或浓墨泼洒,或简笔勾勒,使其画面能寓精微于大气磅礴之中。观崔兆礼的写意山水画可以发现他首先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不着重物理表象的真实再现。其次重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崔兆礼个人的个性,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自由、大解放和大心境。所以,他的写意山水画在表现其真情实感的同时,亦同时强调游心于万物,从整体把握山峦河川之神韵。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是崔兆礼毕生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崔兆礼写意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他的山水画的精神,正是敢于超越客观的物象世界,表现他心内对自然的体悟,是一种生命的自觉。早在唐代,山水画家张璪就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这个“心源”二字就是画家的内在修养;由“心源”而产生的“心象”就是写意画的造型观。崔兆礼的写意画艺术含纳天、地、人之精、气、神,饱含着人文、意象和人格的多层意义。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就是崔兆礼最真实的艺术写照。
东港市收藏家协会砚鄰居画廊:www.yanlinju.com/
邵大箴(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2014年立夏写于北京)